当前位置 : 首页 新闻专栏 媒体贵院 正文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自古以来,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都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李端棻如是,吴雁南如是,当代教师亦如是。

李端棻和吴雁南是贵州乃至中国教育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教育家,他们始终秉承“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之信念,引领教育变革、培育栋梁之材。吴雁南探索的新师范教育,堪称“端棻后学”典范。

1699696642225258.jpg

11月10日,2023“纪念李端棻诞辰190周年及吴雁南教育活动研究”学术研讨会暨贵阳市第十三届社科学术年会在贵阳市青岩书院举办,来自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以及贵州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教育家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使命”展开研讨。

赓续百年初心

传承师者精神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在中华文化教育深厚的历史积淀下形成的,有着鲜明的传承脉络。我国当代知名教育家、历史学家、贵州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吴雁南作为“端棻文化”传承人,践行了李端棻的教育思想理念,使之成为一门显学。

会议现场1.jpg

会议现场

本次由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史学会、贵阳康养职业大学、贵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学术研讨会,主题高度凝练,研讨在同一片乡土上,两位胆识过人、情操高洁、忧国忧民、倡导改革的教育家是如何与时俱进、学以致用。

我们的采访,也从一部70万字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纪念李端棻诞辰190周年暨吴雁南教育活动研究文集》拉开序幕。

该文集开篇即示“为何要让社会知晓‘端棻后学’”。李端棻,贵州贵阳人,中国近代教育奠基人、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首倡者、戊戌变法主要推动者、贵州新学领路人。文集指出:李端棻饱读诗书,深受中国传统儒家“积极入世、舍我其谁、为天下苍生而活”的传统士大夫精神影响,一生坚持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的理念,积极为国举荐贤才,大力倡导广办学校,为学子以求进取之途。“端棻后学”是指受李端棻影响的有关人与事,其中代表人物包括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南开校父”严修,“达德学校”创办者黄干夫,贵州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吴雁南等等。戊戌变法后,李端棻回到故里,创设了贵阳公立师范学堂(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前身)和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贵阳一中前身),是贵州师范教育的开创人,对贵州师范教育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顾久.jpg

著名文化学者、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贵州省文史馆原馆长顾久

研讨会上,著名文化学者、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文史馆原馆长顾久认为,现在有很多涉及李端棻文化研究的课题,包括教育推广和教育改革,是个好事情,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李端棻的内心境界同样重要,他的精神文化感通当代,对今天的贵州教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值得探索。

李端棻曾上《请推广学校折》,研读全文发现,这折子决不局限于办学,它的要害是触及封建王朝的用人制度和人才培训选拔方式,而且还包含了一系列开放思想。在贵阳公开讲学时,他宣传卢梭、孟德斯鸠三权鼎立论、达尔文进化论、赫胥黎天演论等。这些启蒙思想在他的晚年诗中都有反映。其晚年诗云:“傲骨棱棱谁得见,骨随时世斗新妆。”这是他的自况。棱棱傲骨诚可贵,能够跟随时代潮流“斗新妆”尤可珍!

这也反映了李端棻的思想体系,岂止限于教育改革范围。

会场.jpg

会议现场

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党委副书记赵福菓表示,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与李端棻渊源深厚,先生的忧国忧民、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开放办学、人才培养、振兴实业的意识给后世留下了深刻印象,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于2017年成立“李端棻研究院”,将“端棻文化”作为校园“六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正努力实现李端棻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使命使然。”

李端棻是贵阳一中的创始人,他1902年提出“回归自然、发展天性”的教育思想为贵阳一中的教育追求奠定基石。英才蔚起,百年芳华。在贵阳一中校园里,有一尊端棻先生的塑像,让学生瞻仰礼敬。提及此,贵阳一中党委副书记、校长曾强感慨说道:“端棻先生说:‘人才之多寡,系国势之强弱也。’强调了人才多少与国家强弱的关系。我们把现代教育作为治国之道、富强之原,弘扬教育家精神,传承先贤之精髓,也是聚焦立德树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李端棻提出了“一经五纬”的课程构想,贵阳一中构建了新“一经五纬”特色课程图谱。这是续写“百年树人”的教育故事,更是“传承、融合、创新”的生动注脚。

与会嘉宾.jpg

与会嘉宾

胸怀“国之大者”

坚持为国育才

师者,不仅需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把个人的教育事业时刻与民族复兴、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一方面,树立崇高理想,立志服务党和国家,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另一方面,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与有力的创新举措,积极回应国家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战略关切,为实现教育强国贡献个人力量。

继李端棻之后,中国涌现了大量以德行滋养风气,引导学生守正道、求真理,最终达成向上向善教育目标的教师,其中包括贵州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吴雁南,堪称“端棻后学”之典范。

“吴雁南先生践行了李端棻先生的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欧阳恩良说。

吴雁南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发表了近400篇文章,独著、合著、主编出版了著作25种、60余册,总字数达到1000多万,在太平天国史、辛亥革命史、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儒学与传统文化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重大的突破性成果,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后世多位专家学者对两位教育家的教育之道进行探索研究,通过梳理他们在教育思想理念的相通,解析二者在教育思想与实践活动上的显著特点。

微信图片_20231111165748.jpg

参会听众

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青年学者张怡磊从“与时俱进、敢于创新、提携后进、注重实际、学以致用”等方面阐释李端棻与吴雁南之间的传承。

李端棻在《请推广学校折》中提到设立京师大学堂(前身北京大学),并建立配合新式学堂的辅助性措施,分别是藏书楼、创仪器院、开译书局、选派游历,充分彰显了超越时空的思想穿透力。要“与时俱进”就必须“敢于创新”。吴雁南曾说“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社会总是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亦不断地开拓创新”,他提倡从地方院校实情出发,改革学校管理体系,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解放与因材施教的管理体制,在这一规划下,20世纪80年代的贵州师范大学就出现了学分制的教学理念。

李端棻在戊戌维新期间竭力举荐人才,包括唐才常、熊希龄、严修等名士,也与康有为、梁启超联络了十八省的举人上书,请求“下诏鼓天地之气”“变法成天下之治”。培育人才,既是教育者的初心所在,也是思想与精神的传承。吴雁南从20世纪80年代起,大力主张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探索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建构,认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这是提高一个高等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水平和学术水平的必由之路。

微信图片_20231111165754.jpg

参会听众

张怡磊认为,无论是李端棻提倡的“以厉人才,而资御辱。”亦或者吴雁南推行“要为祖国培养造就具有创造性的人才。”二者都极其重视对国家人才、后起之秀的培养,这也饱含着两位“大先生”的精神之境、爱国之心:国家要强盛,民族要振兴,基础在教育,关键靠教育。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赵泓是吴雁南校长的研究生,忆及恩师,赵泓的目光深远,仿佛透过岁月烟云,看到吴先生立于当前训诫“做学问的人,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决心和定力,沉下去、钻进去,不畏浮云遮望眼”。这是1988年至1991年,吴雁南对门下弟子的叮嘱,彼时正值“下海热”,吴雁南要求诸生“戒躁”“静心”。

“三十年过去了,再忆吴先生教诲,当真是一生受用。”赵泓说。

薪火相传新时代

莘莘学子广流传

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李端棻研究院院长周术槐告诉记者,举办“纪念李端棻诞辰190周年及吴雁南教育活动研究”学术研讨会意义非凡,两位教育大家的思想、事迹、学术、研究、理念以及为中国教育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不应只在北京大学、故宫、历史博物馆、贵州师范大学、贵阳一中、贵阳达德学校等流传,而要如蒲公英种子般播撒四方,让万千学子知其精神,传承意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周术槐对当天赶到学术研讨会的多名青年学者感到欣慰,“现在很多年轻人对李端棻和吴雁南都有研究,这次编著的研究文集,将近一半作品为青年人的心血成果,着实难得。”他希望年轻一辈将先贤的精神、学术、思想发扬光大,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芒发散到更广阔的天地中。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阳爽参加了学术研讨会后,用了八个字形容此行收获——大师云集、干货满满。

青年学者阳爽、牛子钰.jpg

青年学者阳爽、牛子钰

当天,省社科院党委原常委、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冯祖贻,四川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知名历史学家陈廷湘,复旦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平都来到现场分享观点。阳爽从一众学者的观点论据中,仿佛见到历史人物走在眼前,那是“荜路蓝缕吾辈事,继往开来待后生;要令列强瞠目看,巍巍中华不可侵。”的果断决绝李端棻,亦是奋发有为、倡导改革的知识分子吴雁南。

“弹指百年间,刹那即永恒。”阳爽说,吾辈当自强,继承先生之志,沿着他们的路,坚定地走下去,为中国教育尽一份力,当无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丹

视频剪辑 孙远铭

编辑 韦一茜

二审 张婷

三审 庞博

来源 天眼新闻

原文链接 http://jgz.app.todayguizhou.com/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6295160.html

【责任编辑】一审:刘彦含      二审:贺电     三审:许晓璐

上一篇: 天眼新闻 | 智慧碰撞,激发动能!筑台青年创客交流注入创新活力

下一篇: 人民政协报 | “不仅是一次书籍的捐赠,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